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使得“指尖上的政务”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和平台。成都公积金中心从2011年开始在行业内率先开通政务微博。陆续形成了以政务微博、WAP网站和短信平台为核心的移动服务集群。形成了新媒体发声、传统媒体跟进的全媒体传播格局;构建了线上平台咨询查询、线下柜台“一站式”办理的全方位服务体系。目前,形成了有20个机构、个人政务微博组成的微博群,覆盖群众45万人。政务微信覆盖群众1万人,具备了网络舆情汇集、网络民意回应、网络行为分析的全网络信息管理能力。
掌握“移动舆论场”传播服务信息更有效
成都公积金中心依托政务微博、微信构建传播矩阵。聚合宣传资源,推动信息裂变式传播。住房公积金宣传从新媒体的先发制人、以我为主,到带动传统媒体跟进宣传、锦上添花。确保不失声、不失真。谋划好宣传内容,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发布业务政策、服务信息。根据文字内容设计图片,实现宣传可视化。发布的内容逐级审批,确保内容的权威性、正确性。规范传播渠道。发布新闻率先通过政务微博、微信对外发布,并协调成都市有影响的政务大V转发。各子微博做好转发的同时,联系当地政务微博进行转发,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宣传声量,形成有效的宣传声势。传统媒体在翌日跟进宣传,再次形成宣传的高潮。做好宣传解读。宣传落地后,根据媒体和群众的反映,利用新媒体跟进发布政策解读,热点解读。利用新媒体平台与网络媒体广泛合作。近两年与由腾讯网主办“微笑服务月”活动,网络票选中心服务明星,展示服务形象。与新浪多次开展微访谈活动,集中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
服务“移动生活圈”咨询查询信息更便捷
成都公积金中心从开设微博伊始就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被媒体誉为“最勤勉的官博”。随着移动终端的发展,建设了短信平台,开发了微信服务功能,为群众提供随时随身随地的服务。一是有问必答的咨询服务。人工值守政务微博,对群众咨询的问题在工作日1小时内、非工作日8小时内完成答复。二是信息丰富的查询服务。微信整合办事指南、信息查询、信息公开等服务。职工在微信上查询个人住房公积金缴存、贷款情况、公积金服务网点和贷款楼盘情况。三是方便快捷的定制服务。通过短信平台向客户提供公积金政策、个人账户信息、委托提取到账提醒、贷款发放到账提醒等订制服务。
运用“移动大数据”解决群众诉求更及时
成都公积金中心搭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实时收集全网络与中心有关的信息,及时发现群众诉求。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定位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大的问题,继而有效地推动工作。一是全网络收集数据。通过关键词匹配及语义分析,在网站、微博、论坛、博客、微信等网络媒介中对涉及“成都住房公积金”的信息进行分钟级数据抓取,第一时间全面了解网络舆情信息。二是有效分析数据。根据收集的信息建立了舆情信息数据库。多维度、多条件地对网络信息实现检索。通过分类与聚类技术,将网络信息按“缴存”、“贷款”、“提取”等领域进行分析整理。通过对数据进行同比环比等分析,客观地反映出工作热点、工作成效和问题整改情况。三是强化宣传效果。中心开展新闻宣传后,对信息传播、外界反应等情况进行收集。从信息传播的速度、强度和舆论导向来综合分析,及时调整实施宣传引导策略。四是提供决策信息。周期性形成信息报告,反映中心信息传播、外界评价情况。抓取主要城市住房公积金工作产生的新闻,根据传播的声量和影响情况,整理出行业内热点新闻,供内部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