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202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 2021-02-05 来源: 市公积金中心 分享:
【字体: 打印

2021年1月30日在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四川省人民政府代省长 黄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和“十三五”发展主要成就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治蜀兴川历史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川渝打造“一极两中心两地”的重大使命,擘画了川渝发展宏伟蓝图。我们倍感鼓舞、倍增力量!

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导,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的直接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按照“农业多贡献、工业挑大梁、投资唱主角、消费促升级”的工作思路,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省经济逐季回升、稳定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6万亿元、居全国第六位,增长3.8%、比全国高1.5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58亿元、增长4.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8%、8.6%。

一是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暴雨洪涝灾害。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及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率先推行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对可能的传染源做到找得到、管得住、服务好;落实“四早”“四集中”,核酸检测2087万人次,运用5G+医疗开展远程诊疗,中西医并重加强救治。落实闭环管理措施,切实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24天实现首个市(州)确诊病例“清零”,33天实现疫情应急响应级别由Ⅰ级降为Ⅱ级,55天实现中高风险区全部转为低风险区,发病率病亡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去年12月,成都市郫都区再次发现本土确诊病例,我们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及时采取果断措施,每日调度疫情防控,列出任务问题清单,争分夺秒、严防死守,坚决打好疫情遭遇战、歼灭战。面对严重暴雨洪涝灾害,首次启动Ⅰ级防汛应急响应,加强统筹调度、监测预警和避险转移,成功处置乐山凤洲岛受洪水围困等重大险情,累计安全转移群众123.8万人,打赢了一场抗击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硬仗。

二是强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川渝地区量身打造的重大发展战略。我们秉承“一家亲”理念、强化“一盘棋”思想,与重庆建立多层次、常态化合作机制,举行两次党政联席会议,出台10个工作方案和政策文件。成达万高铁等27个川渝共同实施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成渝高铁实现1小时直达,成资渝高速公路(四川段)建成通车,渝昆高铁、泸州至永川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成渝中线高铁、渝西高铁、成渝高速公路扩容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设立成都东部新区、宜宾三江新区、南充临江新区、绵阳科技城新区,启动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规划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制定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95项川渝通办事项实现异地办理,成渝实现公交轨道“一码”通乘,两地群众交往交流更加便捷。

三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体推动回头看大排查等发现问题整改清零。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持续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和省内对口帮扶。开展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强化因疫因灾致贫返贫人员帮扶。做好脱贫攻坚普查调查,抓好成效考核评估。瞄准深度贫困地区最后堡垒,采取超常举措,发起最后总攻,组建专班挂牌督战,破解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安全饮水、通村公路等瓶颈问题,实现剩余7个贫困县脱贫摘帽、300个贫困村退出、20万贫困人口脱贫,啃下最后“硬骨头”,“一步跨千年”的凉山旧貌换新颜。抓好凉山州脱贫攻坚全域实景展示,全景展现我省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巨大成就,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是大力推动经济稳定恢复。落实国家减免补等优惠政策,出台重点项目复工开工7条、缓解中小企业困难13条、扶持个体工商户10条和“电10条”“税10条”等政策,全力援企稳岗保就业,发放“战疫贷”和“稳保贷”约410亿元,新增减税降费约970亿元。开展外出务工人员健康申报证明服务,实施“春风行动”,2573万人外出务工。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创新设立“税电指数”。召开抓项目促投资现场会,深化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三年行动,实施省重点项目和投资运行“红黑榜”,川藏铁路开工,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四川时代动力电池、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等773个省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9%。特别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基本建成,这是国内唯一实现“两场一体”零换乘的机场,成都成为我国第三个拥有两个国际机场的城市。实施促进消费和服务业发展七大行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低于全国1.5个百分点。出台稳外贸9条措施,进出口总额达8081.9亿元、升至全国第八位,增长19%、居全国第二位。

五是着力培育现代产业。高规格召开全省服务业、制造业、现代农业和文旅发展大会,出台实施一系列针对性政策措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狠抓粮食扩面增产,强化重要农产品供给,新增耕地35万亩、高标准农田380万亩、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粮食总产量再次登上700亿斤台阶,生猪出栏5614.4万头。出台稳定工业生产25条、促进工业稳增长10条等措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建立服务业重点产业推进机制,深入实施“三百工程”,评选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成功创建稻城亚丁、巴中光雾山2家5A级旅游景区,绵阳方特东方神画、都江堰融创文旅城等开业运营,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4%。四川银行挂牌开业,新增A股上市公司12家,存贷比提高2.2个百分点,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突破1.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六是深入推进全面创新和改革开放。启动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完成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成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落地建设。实施10个重大科技专项和106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0多家。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天然气、页岩气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平均到户电价下降6.7%。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入选中国改革年度唯一省级特别案例,乡镇数量减少1509个、建制村减少18429个。开展营商环境指标提升行动,省级“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98.7%,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达80%以上,新增市场主体124.5万户,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无分歧账款64.1亿元。获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产业发展联盟,成都高新西园、成都国际铁路港、泸州、宜宾、绵阳综合保税区正式通过验收。在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新增12户、达364户,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超过1万亿元。

七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3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7314亿元。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新增就业96.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8%。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442万困难群众纳入城乡低保。新改建农村公路1.6万公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客车。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省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5.2%、9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建设城乡公办幼儿园662所,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超80万人。推进疾病防控救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为8000多万城乡居民提供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筹备工作有序进行。抓好长江禁捕退捕,全面完成退捕任务。深入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完成国家下达污染防治任务。

八是促进社会大局稳定。深刻汲取西昌“3·30”森林火灾教训,扎实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调整完善指挥体系和工作体制机制,新建防火通道1.4万公里,开设隔离带1万多公里。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保持严管重罚高压态势,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地质灾害成功避险152起,有效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有序推进金融风险处置,地方法人银行高风险机构基本出清。妥善化解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做好信访工作,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扎实开展反渗透、反颠覆、反分裂、反邪教、反恐怖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禁毒人民战争取得重大胜利。

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退役军人事务和双拥共建工作。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第二轮修志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审计、统计、参事文史、决策咨询、哲学社会科学、档案保密、新闻出版、机关事务管理、气象和地质测绘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大疫大灾和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勇于担当、顽强拼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完成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三五”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五年来,我们深入践行初心使命,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完成“七五”普法,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议案64件,制定政府规章36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559件、政协委员提案4905件,满意率分别达98.1%、99.7%。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取消省本级行政权力事项260项,建成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平均压缩至100个工作日内。加强调查研究,规范政务督查,会议文件大幅减少,“三公”经费不断降低,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政府系统工作作风更加务实。

五年来,我们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首次实现3年上一个万亿元台阶。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8%,五大支柱产业营业收入达4.2万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12.1:43.5:44.4调整为11.4:36.2:52.4。创新动能加快释放,高新技术企业超8000家,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近2万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深入实施,7个区域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均超过2000亿元。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铁路运营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5312公里、8140公里,进出川大通道增至38条,新增高标准农田2168万亩,实现光纤通到村、5G通到县。全面创新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国资国企、农业农村、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全域开放合作呈现新态势,国际班列累计开行11761列,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达367对,驻川领事机构达20家。自贸试验区加快建设,新增综合保税区5个,进出口总额实现翻番。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四川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五年来,我们着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创建取得新成效。建成城乡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207个、文化馆207个、博物馆292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4225个,“三馆一站”全部免费开放。《中国机长》《彝海结盟》等各艺术门类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巴蜀文化传承和遗产保护成效明显。建成185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基本实现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7%,5A级景区达15家,“三九大”文旅品牌闻名遐迩,动漫、电竞等文创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巴蜀文化影响力、四川旅游美誉度不断增强。

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美丽四川展现新面貌。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认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反馈问题整改和“回头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PM2.5浓度下降28.6%,优良天数率提高5.6个百分点。全面实施河(湖)长制,86个断面水质达到优良水质标准、优良率98.9%,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完成105条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森林覆盖率达40%,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85.8%,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5万平方公里。完成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5882公顷。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加快推进。违建别墅清查整治扎实开展,“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全面完成。生态安全格局加快构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画卷正在巴蜀大地徐徐展开。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新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65%以上。全省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5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解决了几千年的绝对贫困,在四川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522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9%、9.2%。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省内异地就医结算覆盖所有县(市、区)。新改建农村公路11.8万公里、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205万户,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94.7万户、城镇棚户区改造109万套、老旧小区改造104万户,农村饮水安全受益人口达2766万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超过90%,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实现县(市、区)全覆盖,高校总数达132所,8所高校14个学科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健康四川”建设加快推进,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得到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全民健身广泛开展,世警会、省运会成功举办。成都市连续12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有效应对九寨沟地震、长宁地震、金沙江白格堰塞湖等重大自然灾害。法治四川、平安四川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历经艰难险阻,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显著成绩。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带领全省人民齐心协力、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四川改革发展的同志们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表示崇高敬意!向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诚挚谢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科教优势还未充分转化为创新优势,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发展、治理和民生面临新挑战,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务艰巨,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还需加大力度,自然灾害、安全生产、金融和社会治理等领域重大风险依然存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和养老等方面仍有不少薄弱环节,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还比较困难,一些市县财政收支矛盾较大;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提高,政务服务水平还不高,群众办事还不方便,营商环境仍有提升空间。对此,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勇于担当,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决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

二、“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总体考虑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和省委《关于制定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省政府组织编制了《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查。

制定和实施好我省“十四五”规划,事关治蜀兴川全局。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网络征求意见2万余条,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和自身发展基础,提出“十四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和实现路径。《纲要草案》从经济实力、发展活力、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民生福祉、治理效能六个方面,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展望2035年,《纲要草案》提出四川将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采取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描绘了经济、科技、法治、文化、生态、开放、民生等方面的远景目标。把五年发展规划和十五年远景目标一起谋划,体现了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原则,突出了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的要求,在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的情况下未雨绸缪、把握主动。

《纲要草案》对“十四五”发展目标作了量化、具体化,提出五大类21个主要指标,其中13个预期性指标,主要是通过政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引导市场主体来推动实现;8个约束性指标,集中在绿色生态、安全保障等方面,需要强化政府职能职责,主要由政府来推动实现。这些指标的设置,既考虑了外部环境变化,又符合四川发展实际,兼顾了现实需要和发展可能,顺应全省人民期待。从发展条件看,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交汇叠加带来的发展红利不断释放,我省区域格局、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等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有望延续“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发展趋势。从发展需要看,四川是经济和人口大省,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但人均水平不高,发展不足、质量不高问题仍较为突出,要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高质量发展,努力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为此,《纲要草案》提出,“十四五”时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经济总量再跨上两个万亿元台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幅度高于全国,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幅度高于全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增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大气、水体等质量明显好转,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稳定,能源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纲要草案》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从14个方面对“十四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进行了系统谋划安排。推动各项重大部署落地落实,需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四点。

一是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全局,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深化拓展“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着力建强支撑国内大循环的经济腹地,加快打造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构建“一轴两翼三带”区域经济布局,突出极核带动、轴带支撑、区域协同,推动区域空间布局整体优化、功能体系整体完善、发展能级整体提升。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切实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四川。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激发巨大的市场活力和内需潜力,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扩大有效投资,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二是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必须坚定不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制造强省战略,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支柱型服务业转型升级和成长型服务业做大做强,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加速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经济新增长极。加快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构筑集约高效、经济惠民、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现代能源网络体系,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持续强化创新改革开放,不断激发发展动力活力。“十四五”时期是我省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关期,必须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更多推进创造型、引领型、市场化改革,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多领域、全方位对外开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创新资源集聚转化功能,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着力建设陆海互济、综合立体的国际大通道,构建内陆国际门户枢纽,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

四是统筹推进发展治理民生,夯实现代化建设安全保障。安全是极其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如果安全基础不牢,发展的大厦就会地动山摇。要在聚力抓发展的同时,统筹促善治、惠民生,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加强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提升法治四川建设水平,不断夯实治蜀兴川民主法治根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公共资源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持续提升共建共享水平,加快建设文化更繁荣、生活更富裕、服务更优质、环境更优美的宜居家园。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把安全发展贯穿到全省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加强安全体系建设,提升应急能力,建立健全经济社会重大风险协同防控化解机制,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筑牢治蜀兴川的安全屏障。

各位代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挺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川迎来难得历史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坚信,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开拓进取,“十四五”规划的美好蓝图一定能变为现实。

三、2021年工作安排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抓好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确保“十四五”开好局,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综合考虑,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指标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粮食产量保持在700亿斤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坚持“稳农业、强工业、促消费、扩内需、抓项目、重创新、畅循环、提质量”工作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深入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

加强川渝协同联动。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联合实施方案,强化规划衔接政策对接,出台我省4个实施意见、7个专项规划或行动方案。突出支撑引领,共推重大项目、共建重大平台、共抓重大改革、共谋重大政策,协同推动交通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对外开放、毗邻合作、生态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支持川渝两地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加强对接合作,广泛凝聚共识和合力。

强化极核和主干功能。提升成都国家中心城市能级,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做强天府新区总部集群、科技创新、商务会展、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等核心功能,支持成都东部新区发展航空经济、智能制造、现代物流、国际消费等主导产业,加快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大力发展成都都市圈,加快成都外环铁路和成德、成眉等城际、市域(郊)铁路前期工作,推进轨道交通资阳线、天府大道北延线、成都平原经济区环线高速等项目建设,抓好成德临港经济、成眉高新技术、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和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

抓好成渝主轴发展。畅通主轴通道,加快建设成渝中线、渝西等高铁,加密川渝间高速公路主通道,打造沿线交通枢纽,提升主轴城市内联外通水平,形成1小时通勤圈。做强节点城市,资阳、内江、遂宁等沿线城市主动承接双城辐射,与重庆共建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资阳大足文旅融合示范区。围绕成渝地区汽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能源化工等优势产业加强配套协作,辐射带动成德绵眉乐雅广西攀、成遂南达、攀乐宜泸三大经济带加快发展。

推动五区协同发展。编制实施省级、五大片区和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出台支持省级新区建设和培育经济副中心的政策措施。成都平原经济区加快培育壮大环成都经济圈,构建铁路公交化运营网,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支持绵阳科技城新区建设,促进内圈同城化、全域一体化。川南经济区抓好成自宜、渝昆高铁等项目,推进宜宾三江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建设,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推动内江、自贡同城化,与重庆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支撑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川东北经济区推进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强嘉陵江流域经济协作,抓好南充临江新区建设,推进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加快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共建川渝高竹新区,促进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攀西经济区加快建设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和攀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安宁河谷综合开发,发展阳光康养度假旅游。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抓好大保护大治理,做强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抓好飞地园区建设,发展全域旅游。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制定实施县域经济强县强区强镇培育方案,明确一批重点培育对象,支持重大项目安排、重大改革试点、重大平台建设,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自主权。修订县域经济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分类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向县域产业园区集中,推进县域产业园区特色化、专业化发展。

第二,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强化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打造大科学装置等创新基础设施集群,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支持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聚焦空天科技、生命科学、先进核能、电子信息等优势领域,组建天府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推进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四川分中心、中国工程院四川战略研究院等建设,布局一批省级创新平台。启动建设电磁驱动聚变原型装置、西部光源系列装置。

大力推进军民协同创新。开展军地需求对接、规划联动、人才互派,聚焦重点领域、重大装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化科技协同创新,推动国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化与央属军工集团合作,建设重大协同创新平台和产业集群。推动国际核聚变科学中心落户,推进医用同位素试验堆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能力提升。积极开展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和北斗卫星应用示范。深化拓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培育壮大通航产业。支持军工科研院所和企业改革,鼓励地方企业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产业技术路线图计划,遴选支持重大创新产品,努力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成立两院院士基金,加强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加快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建设,实施100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川渝联合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示范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深化国家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示范。

培育建强科技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发挥企业家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发挥好重要院所高校国家队作用,推动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依法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行科研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制”和科研经费“包干制”,扩大科研单位和科技领军人才科研自主权。加快集聚“高精尖缺”人才和创新团队,统筹推进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天府高端引智计划。完善科研人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开展。

第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确保耕地和粮食安全。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470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加快建设国家优质粮油保障基地,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聚焦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和三大先导性产业,加快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打造一批粮油、果蔬等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健全专业化市场服务体系,加快补上烘干仓储、冷链保鲜、农业机械等现代化农业物质装备短板。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推进种子生产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建好邛崃天府种业园区、四川省种质资源库。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恢复,保障猪肉稳定供应。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中央“五年过渡期”和“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支持凉山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建设。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继续坚持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和社会帮扶等机制,强化以企业合作为载体的帮扶协作。明晰扶贫项目资产产权主体,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持续发挥效益。促进脱贫地区产业提档升级,加快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和致富带头人,带动群众增收,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抓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试点。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全体村民参与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开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示范创建行动,加快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全面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三农”发展比例。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围绕建设宜居宜业乡村,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80万户左右无害化卫生改厕,推动60%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基本覆盖,全面完善农村水电路气网、物流等基础设施。推进村容村貌提升,新建翠竹长廊10条,建设水美新村300个。持续培育创建“最美古镇古村落”,开展文明乡风建设行动,推进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引导金融资源、社会资本更多流向农业农村。

第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和能源化工等支柱产业,围绕重大领域编制产业链全景图,开展强链补链延链工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推动机械、轻工、有色、建筑等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提升“川字号”品牌影响力。高标准建设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5+1”重点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华为鲲鹏生态基地、中国牙谷等重点工业项目,推动尽快投产达产。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并购重组、跨越发展,推进中小企业“育苗壮干”梯度培育,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施10个重点产业培育方案,推动四大支柱型服务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推动六大成长型服务业提速增量、做大做强。优化区域布局,培育发展省级服务业聚集区,积极争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和居民生活服务业发展试点。加快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中心,引进更多功能性金融机构落户四川。推动险资入川,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等重大工程建设。推进“五千五百”上市行动计划,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开展“天府旅游名牌”建设,全面推动旅游景区质量提升。

加快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培育5个左右数字经济发展先导示范区和10个左右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园区。实施数字经济赋能升级工程,促进5G、大数据、区块链、超高清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芯屏端软智网”全产业链发展。建设成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创建国家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推进全国数字农业试点建设,探索建立6G通信试验场。打造智慧医疗、智慧康养、智慧交通、智慧文旅、智能空管、普惠金融、网络视听等数字应用场景,培育数字应用新业态。建立完善数字经济统计评价体系,强化数据安全保障。

重视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大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融合发展,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实施中医药十大行动,推动中医药产品和技术创新,促进中医与现代科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川产道地药材种植种苗繁育基地和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加强中医特色人才培养,推广中医药文化。加强县市区中医院建设,让人民群众更好享有优质中医药服务。

第五,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厚植市场腹地优势

扩大有效投资。深化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两个三年行动,扎实抓好700个省重点项目特别是100个省级重点推进项目建设。启动综合交通万亿工程,建成投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等项目,加快推进川藏铁路、汉巴南城际铁路、宜宾至攀枝花沿江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工乐山机场、康定至新都桥高速公路等项目。抓好中国“气大庆”和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水电基地等能源项目。推进“引大济岷”、长征渠引水等项目前期工作,完善“五横六纵”生态水网。加快建设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特高压、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大对5G应用场景等领域投入,实施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加强重点项目谋划储备和争取,用好用活专项债券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政策,持续向社会资本集中推介重点领域项目,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

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持续实施收入保障计划和培育发展新消费三年行动方案,深化市场拓展“三大活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双向提速。支持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促进家电家具以旧换新、更新换代。举办川派餐饮促进系列活动,持续推动“川菜走出去”,打造一批美食地标区(县)。分类建设小店集聚区,积极发展“智慧街区”“智慧商圈”,培育电商直播基地。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和“首店经济”,建设一刻钟社区便民生活圈,发展绿色消费、信息消费和数字消费,营造放心舒心消费环境。

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和物流基地,培育大型区域商品配送分拨中心,设立统一监管的城市集中配送示范区。加快培育货运龙头骨干示范企业,积极推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推广网络货运、多式联运,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争创全国物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鼓励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强生活必需品应急储备管理和跨区域调拨。推动商贸流通业创新转型,培育供需高效协同的数字化平台型服务体系。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开展“小县优城”创建试点行动和“做大做强中心镇行动”,打造一批省级百强中心镇和小城镇。稳妥推进县改市、县(市)改区、镇改街道。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宜居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新改造6000个城镇老旧小区。因地制宜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实施新一轮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方案”,健全完善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机制。

第六,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放宽电力市场交易准入,积极推进油气体制改革,加快“亩均论英雄”、建设用地“增存挂钩”等改革。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分类分层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国有金融资本、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实施民营企业雁阵五年培育和民营企业家梯队培育计划,开展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示范试点。深化现代财税体制改革,抓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强化对重大战略的财力保障。在审慎监管前提下推进金融创新,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稳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

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召开开放发展大会,对接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欧投资协定,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升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功能。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引领性工程,推动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创建第二批协同改革先行区。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功能,推进国际合作园区差异化发展,大力推进精准招商示范园区建设,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支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鼓励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加快建设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进“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设,推动成都国际铁路港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精心办好2021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积极筹办西博会、科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活动。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更多“一件事一次办”,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依法赋予乡镇(街道)办理。推广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实现投资项目全程网办。推动外商投资事项“一站办结”,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施数字政府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全省统一的大数据资源中心,聚焦“联、通、办”问题,打破“信息孤岛”,擦亮“天府通办”品牌,完善政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功能,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互联网+监管”,开展营商环境评价。落实惠企稳企政策,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更大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第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打好“八大战役”。加强臭氧和PM2.5协同防控,做好监测预警预报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开展重点小流域水质达标攻坚,强化跨界河流联防联治,持续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抓好长江黄河上游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试点。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更多采用暗访暗查发现问题,切实抓好各类问题整改。

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切实担负起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政治责任,编制实施四川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要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推动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抓好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讲好长江黄河四川故事,促进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出台“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加强“三线一单”成果转化运用,加快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实施一批生态保护修复重大项目,加强水土保持。全面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建立林长制,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550万亩,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启动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水平评价,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

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发展节能环保、风光水电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基地。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实施产业园区绿色化、循环化改造,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实施节水行动。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持续推进能源消耗和总量强度“双控”,实施电能替代工程和重点节能工程。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行“光盘行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创建节约型机关。

第八,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牢牢兜住基本民生。办好民生实事,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民生工程。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农民工等群体创业就业服务,深入推进技能提升行动,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个人账户跨统筹区家庭成员共济机制,提高门诊和住院救助限额。加大租赁住房土地供应,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完善长租房政策,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持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打造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品牌。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综合创新试点,实施养老服务“七大工程”,推动公共场所、互联网应用等适老化改造。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创建友好型城乡社区儿童之家。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强化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畅通社会救助渠道,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公共文化设施提标升级工程,推行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错时延时服务,实施智慧广电工程,建设一批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全面启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和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调整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布局,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发展,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抓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深入实施“健康四川”行动,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加快建设省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和六大区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支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补短板,建设国家和省级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实施殡葬改革。办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和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体育强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加强城乡基层治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综治保障、科技赋能的社区治理机制,实施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工程,建立健全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扎实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着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深入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用互联网为社会治理赋能。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四川。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扎实开展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标准化城市、示范城市,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抓好反分裂、反暴恐、反邪教、禁毒斗争等工作,构建扫黑除恶长效常治机制,严厉打击网络黑灰产等各类违法犯罪,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强化国家安全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人民防空等工作,支持外事、侨务、港澳、对台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残联、侨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提升科普工作水平,做好机关事务、档案保密、地方志、参事文史、哲学社会科学、决策咨询和测绘、地质、邮政等工作。

第九,慎终如始抓好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严格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完善推广“四川天府健康通”,做好春节等重要时段和农村等重点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强化人物同防、多病共防举措,完善入境人员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加强进境冷链食品、物品和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检疫检测,严防境外疫情输入,抓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疾病防治。严格规范管理隔离场所,严防医疗机构交叉传染,加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娱乐场所和交通场站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有序推进新冠疫苗应急接种和大规模人群接种。健全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监测预警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完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长效机制,织密疫情防控救治网络。

坚决打赢森林草原防灭火翻身仗。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质量完成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任务,加快补齐短板,建立健全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督查清单和责任与任务承诺书制度,加快“高位推动、末端发力、群防群治、终端见效”工作长效机制落地落实。严格执行森林、草原防火命令,严格落实火源管控,深入排查消除风险隐患,铁心布置、铁面检查、铁腕执法,确保不发生重大人为森林草原火灾,确保不发生重大人员伤亡。加强扑火科学指挥,坚持打早打小打了,及时疏散转移受火险威胁群众。加强专业队伍建设,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化预测预警,改善灭火装备设施,提升综合防控能力和扑救水平。推动宣传进林区、进村庄、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人民战争。

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全面实行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把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推动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加强地震、气象、水文监测预报。加快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实战演练,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能力。完善重要物资储备体系,落实储备任务。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预防控制机制,严防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

抓好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坚持系统思维,强化风险意识,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多渠道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依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加强债券市场监督管理,多措并举化解重点企业债务风险。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和限额管理,抓实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着力化解“问题楼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确保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对外开放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

第十,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着力加强政治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学深悟透、真信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重视从讲政治的高度做经济工作,善于洞察经济活动的政治后果,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着力加强法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推动法治四川、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编制实施五年建设方案。抓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推进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加强产业发展、改革创新、生态文明、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立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开展“八五”普法,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落实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的相关规定,听取多方意见,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着力加强廉政建设。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大力惩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资产,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依法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省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坚持过紧日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强化财政预决算刚性约束,严控一般性支出、压减“三公”经费,打好行政开支的“铁算盘”,确保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关键处。

着力加强作风建设。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抓起,努力让全川老百姓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关键在于一个“实”字,政府系统各级干部要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出实招、使实劲、求实效。发扬钉钉子精神,抓具体、具体抓,切实把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一项一项落到实处。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拿成果说话、以实绩交卷。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攻坚克难的战士、冲锋陷阵的勇士,事不避难、埋头苦干,用铁肩膀挑起硬担子,做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成绩。

各位代表!新阶段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决策部署,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名词解释和说明

1)“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四早”: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四集中”:“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开展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救治工作。

5)“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6)“春风行动”:成立由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和公安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统筹做好道路运输疫情防控和农民工返岗出行保障,组织实施“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

7)“税电指数”:综合运用税务和电力实时数据,监测区域内宏观经济运行、预测短期经济趋势的指数。该指数以10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当指数高于100时,经济呈上行趋势,数值越大上行趋势越强;指数低于100时,表明经济下行或呈下行趋势。

8)省重点项目和投资运行“红黑榜”:根据每季度省重点项目推进和投资运行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并根据评分排名情况确定“红黑榜”名单。

9)服务业“三百工程”:建设100个重大项目、培育100个重点企业、打造100个重点品牌。

10)疾病防控救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围绕医疗卫生服务短板弱项,实施疾病预防治疗、实验检验研究、重症医疗救治、紧急医学救援、基层预防控制、中医药预防救治等六大能力提升工程,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切实提升我省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卫生健康治理能力。

11)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5月,省安委会印发的《四川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分四个阶段开展2个专题、12个专项整治,到2022年底进一步完善落实“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和工作机制,加快实现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2)“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其主要目的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1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从2019年5月底开始,自上而下分两批进行。根本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总要求是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具体目标是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

14)一般性支出: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经费支出,主要包括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活动费用,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活动费用,主要包括:差旅费、会议费、接待费用、日常办公、购车及车辆运行费、楼堂馆所及装修支出等。

15)“三公”经费: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接待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16)“大棚房”:以农业大棚为名进行非农业建设。

17)“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18)“健康四川”行动: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19)“一轴两翼三带”:一轴指成渝发展主轴,即成都与重庆北线、中线和南线交通运输通道沿线地区。两翼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南翼,即川东北渝东北地区、川南渝西地区。三带指成德绵眉乐雅广攀经济发展带、成遂南达经济发展带、攀乐宜泸经济发展带。

20)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允许职务科技成果由科研人员与单位共同所有,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将事后股权奖励改变为事前所有权激励,建立“先确权、后转化”的转化模式,使科研人员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主体。

21)“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22)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污染物,如氮素、磷素、农药重金属、农村禽畜粪便与生活垃圾等物质,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使大量污染物进入自然水体所引起的污染。

23)翠竹长廊:长10公里以上,两侧宽各3米以上,以竹为主,配套一定的景观服务设施,具有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功能的竹林廊道。

24)水美新村:按照“水安全有保障、水资源有保证、水环境有质量、水生态有保护、水文化有底蕴、水景观有特色”要求建设,达到相关标准,能有效支撑乡村振兴的水利建设示范村。

25)“五千五百”上市行动计划:在全省完成改制且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的5000家企业中,重点培育100家“创业板行动计划”、100家“中小板精选”、100家“上交所蓝筹精选”、100家“境外上市”、100家“科创板重点”企业库入库企业,对入库企业进行动态管理、分类指导。

26)“天府旅游名牌”建设:总结运用“天府旅游名县”建设经验做法,逐年建设一批天府旅游名镇、天府旅游名村、天府旅游名宿、天府旅游名导(导游、讲解员)、天府旅游名品(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和天府旅游美食。

27)“芯屏端软智网”:芯:集成电路,屏:新型显示,端:智能终端,软:高端软件,智:人工智能,网:新一代信息网络。

28)“引大济岷”:全省“五横六纵”引水补水生态水网工程之一,从大渡河引水,向都江堰供水区补水,初拟多年平均引水量约27亿立方米,匡算投资约600亿元。目前已编制完成工程规划,积极争取纳入全国“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

29)长征渠引水:全省“五横六纵”引水补水生态水网工程之一,从青衣江引水,供水区涉及眉山、乐山、自贡、内江、宜宾等地和重庆市渝西地区,其中四川片区初拟多年平均引水量约23亿立方米,匡算投资约1100亿元。目前已编制完成工程规划,积极争取纳入全国“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

30)“五横六纵”生态水网:“五横”指都江堰供水区、玉溪河供水区、向家坝供水区、长征渠引水、引大济岷(含引青济岷)5个西水东引供水工程,“六纵”指武都引水、升钟水库供水区、亭子口水库供水区、罐子坝水库供水区、大桥水库供水区、通口河引水6个北水南补供水工程。

31)市场拓展“三大活动”:“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和“万企出国门”。

32)网络货运:依托互联网平台整合配置运输资源,以承运人身份与托运人签订运输合同,委托实际承运人完成道路货物运输,承担承运人责任的道路货物运输方式。

33)多式联运: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统称为复合运输,我国习惯上称之为多式联运。

34)“小县优城”:对人口数量少、居住分散且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县(市、区),按照形态优美、功能完善、产业强劲、环境宜居、治理有效的要求,统筹实施城市化提升行动,建设一批富有独特魅力、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现代化县城。

35)“亩均论英雄”: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的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制度,目的是探索完善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为导向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导机制,切实提高园区及工业企业单位面积产出效益,积极推动工业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36)建设用地“增存挂钩”: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与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规模挂钩,按处置规模的一定比例核算计划指标。同时,每年下达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任一项处置任务未完成的,下一年度核算计划指标时核减一定比例(2020年为核减20%)。

37)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20年11月15日,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会后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38)中欧投资协定:又称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旨在构建中欧双边投资制度安排。2020年12月30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39)“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40)“天府通办”:四川政务服务的品牌,包括四川政务服务网、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及支撑体系、移动客户端及各类小程序,目标是实现全省政务服务全域可办、一网通办、一次办成。

41)“互联网+监管”: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建成的智慧监管技术平台,形成监管事项全覆盖、监管过程全记录、监管数据可共享、监管结果可追溯的智慧监管体系,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42)污染防治“八大战役”: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攻坚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散乱污”企业整治攻坚战。

43)“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强化国土空间管控、推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安排。

44)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以确保实现2030年前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为引领,通过法律、行政、技术、市场等多种手段,统筹推进能源、工业、建筑、农业、林业等部门绿色低碳转型,落实“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效能、推广低碳技术和产品、完善市场机制”措施,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为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国家碳中和愿景奠定坚实基础。

45)三医联动: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

46)“金通工程”:乡镇及建制村通客车的提质升级版,以统一乡村客运标识、统一招呼站(牌)、统一车辆外观、统一从业人员标识为抓手,以建设美丽清新、安全绿色、便捷优质、精细管理乡村客运为主要任务,构建人民满意乡村客运服务体系。

47)养老服务“七大工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工程、机构养老服务提档升级工程、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工程、养老服务功能拓展工程、养老消费促进工程、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综合监管能力提升工程。

48)“枫桥经验”: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诸暨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经验。此后,“枫桥经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鲜明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其内涵是,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49)网络黑灰产:以牟利为目的,利用网络技术实施的呈产业化、链条化的黑客攻击、电信诈骗、盗取账号等直接触犯法律的犯罪行为和恶意注册、虚假认证等游走在法律边缘的涉嫌违法行为。

 

主办单位:广元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38 川公网安备51080002000291号 蜀ICP备09026795号-1

业务咨询电话:0839-3309842(贷款) 0839-3316957(归集、提取) 工作联系电话:0839-3308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