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以贯之抓落实
——管理中心主要领导为建制改革后帮扶村“把脉开方”
村行政建制调整改革工作结束后,为及时适应新形势更好地开展帮扶工作,近日,市公积金中心党组书记杨海生带队,深入昭化区磨滩镇佛岩村走访调研,与磨滩镇党委政府携手共谋发展思路,共商帮扶举措。
在座谈会上,磨滩镇党委书记介绍,在市公积金中心大力帮扶下,原佛岩村基础设施建设、群众住房、产业发展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群众造血功能得到有效激发,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和感恩意识特别强烈。村级建制改革调整后,佛岩村从186户659人(贫困户34户114人),调整为342户1153人(贫困户65户195人),村级规模更大,新组建的村级班子正在加快磨合中,还需要帮扶单位一如既往的给予大力支持,协调解决渠系垮塌、产业发展等方面问题。佛岩村两委、驻村第一书记详细汇报了当前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等情况。
杨海生指出,新班子,就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形成一个拳头,要紧紧抓住解决村建制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群众最期盼、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把工作做细做实,干出新成绩、取得新成效。他强调,公积金中心将进一步集中帮扶力量,落实帮扶责任,在驻村工作常态化、工作举措精细化方面下功夫,结合建制改革后新情况、新形势,与磨滩镇党委政府和佛岩村两委着力解决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问题。一是干部带头做表率。“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委书记(主任)有得天独厚的群众基础优势,是全村“领头羊”,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和示范引领作用,主动挑起带领村民致富重担,带头发展特色产业,致富一户、带动一片、辐射全村。二是一届接着一届干。前期佛岩村利用水资源丰富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稻米、稻虾、稻鸭、海椒等特色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充分证明这条致富路选得对、行得通,要聚焦做大做强产业链,一鼓作气壮大产业规模,提升综合经济效益,打造招牌产业、亮点产业,在脱贫的基础上实现长期稳定增收,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三是全面做好迎检准备。充分认识疫情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带来的影响,要对标对表脱贫验收标准,迅速强弱项补短板,坚持每月一算账,对照“一低五有”“一超六有”等脱贫硬指标,逐户对家庭实际收入进行再核算,对外出务工情况进行跟踪,对前期发放鸡苗、化肥、购买保险等产业扶持效果进行回访,对各项惠民政策落实情况进行问效,下好迎检“先手棋”,坚决杜绝返贫现象发生,确保全村脱贫无一户掉队。

“你们老两口最近身体好不好?发放的鸡苗长势如何?”在贫困户赵从礼家,杨海生关切地问道。前期在得知受疫情影响儿子没找到合适工作后,杨海生要求工作队立即想办法多渠道帮助联系务工。目前,其子已在从事建房施工月收入5000元左右。杨海生一行还走访了该村赵从益等贫困户,逐户落实帮扶举措确保实现整体脱贫。

党组成员、总稽核何天龙,党组成员、党总支书记蔡勇一同调研。(办公室)